2023决战年!俄罗斯赢军事战,中国赢经济战,GDP“破六奔七”
2023决战年!俄罗斯赢军事战,中国赢经济战,GDP“破六奔七”
原创
刘澜昌
文|刘澜昌
百年大变局下的2023年,已经铁定是一个决战年。
决战在两个战场展开,军事在西线,经济在东线。对手都是美国,美国必须败,中俄必须赢。
一、俄罗斯必须赢得俄乌战事的胜利,否则中国将陷入极为不利的处境,不要说完成统一大业,甚至和平发展也可能止步,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断。
二、对于这场可能不断升级的战争,我们的判定标准只有一个,必须是唯一的,那就是中国的最大利益。
当下,有大批“乌粉”,极少一部分是善良的书生,口中念念有词,仁义道德,实际上他们的善良一遇到美国的蛮横无理,就显得是那样苍白,那样幼稚,那样愚蠢,那样可笑。更多的所谓“乌粉”,实际是蔡英文的“认知作战”部队,还有香港的“黄丝”,以及“轮子帮”。也不要小看他们,一时间他们可以覆盖“头条”。他们名为“匡扶正义”,实际是反中反共,要毁灭我们中华民族。所以,受蒙骗的善良的“乌粉”,要回到中国人的立场。
三、俄罗斯的败仗分几个层次,一是目前在乌东的相持节节败退,在2023年都处于挨打局面。
二是,连已占领的四个“独立”的州都丢掉。三是,最差连克里米亚也交出。也许有人说,这些事都不可能发生,可是美德主战坦克已决定援乌,即使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说不排除输送战机给基辅。五角大楼计划,首先让前华沙公约国的苏式战机援乌,美国则用F16补偿他们。其实,整条趋势轨迹是,美国和北约已经不断突破原来设定的“不介入”红线,一步一步将自己拖向“亲自下场”方向,最终,北约与俄罗斯很可能一战。
也许有人说,核战的恐惧,阻止了北约,问题是俄欧一战,可能是美国乐见的。
四、笔者说过,普京还有三个月的“窗口期”,就是在春天融雪前,而美德的主战坦克还没有到达前线前,俄军把乌克兰彻底打痛,打上停火谈判桌。自然,这还没有完,战事还将持续。但是,整个百年大变局很需要2023年,俄军在军事上是占优的,因此可以为中国在经济战线打赢争取时间。
五、固然中国对俄乌战事有“三不”立场,但是,大变局下的中俄合作亦是“不封顶”的。
笔者坚持,“挺俄”就是“挺中” ,挺我们自己中国。所以,我们要必须要思考,万一俄军战场形势不利我们如何处置?笔者以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决不能让俄国输。
六、一旦俄军败仗,影响的不仅是西线,不仅是欧洲,而是整个国际大格局。
可以想象,美国和各类小犬,必然如狼似虎全部扑将过来,美帝可以集中所有的资源来对付我中华。即使在俄罗斯开辟另一条反霸战线,将老美的主要精力都引向欧洲之时,拜登团队并没有放松对中国的包围。去年的佩洛西窜台,日本岸田政府滑向极右,美韩恢复在半岛大规模实兵演习,以及在高科技上组成“锁华联盟”,都在提醒我们,俄败即华败,俄败之后中国将遭遇极为严峻的局面。
七、2023年中国必须力拼经济。
中国经济好,也带动世界复苏,由于中国对疫情“乙类乙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振奋,大幅调高中国GDP预测,也调高世界经济预测。笔者以为,中国经济好,对俄罗斯也就是最有力的支持。我们必须把疫情期间的损失抢回来。
八、笔者相信,IMF调高中国今年GDP预测为5.2%,还是保守的。
我们应该“破六奔七”。其实,2021年即使在疫情期间,我们还做到增长8的百分点,今年奔七完全有机会。事实,2022年停工太多,GDP基数低,有利今年V型反弹。
九、为什么中国今年一定要打赢经济战?
笔者认为,第一,美国通胀已有所回落,对华高关税拜登团队似乎已没有减免的积极性。第二,拜登已经开始他的连任工程,反华的政治正确他不能不做。第三,拜登政府已高度收紧高科技输出,他们似乎已经认为这是限制中国发展的唯一手段。在中国背景下,今年中美经济必然大战,我们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只有我们“破六奔七”,所有事务都好办,对台、对日、对美、对欧,都好办。
俄罗斯必须赢军事战,中国必须赢经济战。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2023决战年!俄罗斯赢军事战,中国赢经济战,GDP“破六奔七”的相关内容A股唯一不会坑人的“MACD三金叉”共振指标,坚决买进,绝对是翻倍好时机,仅半年疯赚500万复兴亚洲(00274.HK)3月3日收盘上涨6.0%,成交9.53万港元A股有望破3800,不服来辩!长江大学中标亿元级大单,创校记录!谈谈什么是企业的护城河海南白胡椒收购价格参考(2024年10月23日)沃顿科技股东户数减少181户,户均持股14.47万元2024年全球及中国纺织品用阳离子改性剂市场前景预测大河蝶变新城起|济南起步区:破题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一家之言— 为啥大盘说翻脸就翻脸,今天反弹?(附今日操盘策略)21深度|抗通胀之战再迎波折,美联储如何平衡“双重使命”?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营收总额41.91万亿元,纳税总额达1.29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