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不减,微众银行悬了
投诉不减,微众银行悬了
新浪财经
来源:行长高参
文/行长高参
2024年9月30日,中国民营银行“一哥”微众银行收到成立近十年来最大罚单——因违反账户管理、客户身份识别等五项反洗钱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警告并罚款1387万元,5名时任高管合计被罚24.75万元。
而就在罚单公布前一个月,社交平台已掀起对微众银行“电话骚扰”的声讨浪潮,用户称“一天接二三十个骚扰电话”,甚至有百万粉丝大V公开批评其“整电信诈骗”。这家背靠腾讯、坐拥4亿用户的互联网银行,正陷入业绩承压、投诉激增、合规漏洞的多重漩涡。
一、流量红利消退,业绩增长失速
微众银行自2014年成立以来,凭借微信、QQ的超级流量入口,以微粒贷为拳头产品迅速崛起。然而,互联网流量见顶的危机已显露端倪:
• 营收首次下滑:2024年上半年营收196.38亿元,同比下降0.03%,净利润虽增长15.8%至63.15亿元,但拨备覆盖率下降近40个百分点至312.69%; • 贷款规模停:上半年贷款总额仅增长1%,消费贷占比高达94.2%,结构单一问题凸显; • 用户增长乏力**:2023年个人有效客户数3.99亿,同比仅增3700万,较前两年增速腰斩。
深层危机:过度依赖线上渠道导致获客成本攀升,而消费贷笔均金额从2019年的8000元降至2023年的7400元,显示用户消费意愿疲软。
二、投诉量暴增,用户信任崩塌
微众银行的口碑危机远超业绩下滑:
• 投诉量三年翻倍:2021-2023年投诉量从1.67万条增至3.54万条,2024年仅上半年黑猫平台相关投诉已超1.2万条; • 暴力催收与隐私泄露成重灾区:微粒贷累计投诉量超4万条,用户反映“被冒名贷款”“工资卡被私自划扣”等极端案例频发; • 电话骚扰引发舆情:2024年10月,用户晒出“一天接30通骚扰电话”截图,社交平台骂声一片,微众银行紧急声明称系“中介冒用名义”,但用户质疑其信息泄露渠道。
数据对比:微众银行每百万客户投诉量达88.73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消保整改成效存疑。
三、合规漏洞频发,监管重拳出击
微众银行的合规问题早已埋下隐患:
• 千万级罚单暴露系统性风险:2024年9月罚单涉及反洗钱核心环节,包括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未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等,暴露其风控体系形同虚设; • 高管“超期服役”引发治理隐忧:董事长顾敏任职超10年,常务副行长黄黎明任期超8年,违反监管要求的7年轮岗制度; • 技术性犯罪频发:2023年因汽车贷款业务违规被罚3次,累计金额近640万元,显示业务扩张与合规管理脱节。
行业警示:微众银行案例折射出互联网银行“重流量轻风控”的通病,其2023年不良贷款率1.46%虽低于行业均值,但可疑类贷款激增13.4亿元,风险或滞后爆发。
四、破局之路:从流量收割到价值回归
面对内忧外患,微众银行亟需重构发展逻辑:
1. 重塑用户信任:需建立透明化投诉处理机制,如2023年上线的“在线调解工作室”,并严惩信息泄露责任人; 2. 优化业务结构:降低消费贷依赖,扩大小微企业贷款占比(2023年普惠小微贷增长29%),契合监管“脱虚向实”导向; 3. 强化科技风控:运用AI技术追踪异常交易,2024年已试点智能审核系统,但需避免“技术万能论”陷阱; 4. 推动管理层变革:加速高管轮岗,引入具有互联网与金融复合背景的新任掌舵者。
结语:金融创新≠监管套利
从“电话轰炸”到“千万罚单”,微众银行的困境折射出中国互联网银行发展的典型困境:在流量狂欢中迷失了初心,将普惠金融异化为“收割工具”。当用户开始用脚投票,当监管重拳持续落下,这家“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银行能否凤凰涅槃?答案或许藏在它能否真正践行“科技向善”的承诺里。
投诉不减,微众银行悬了的相关内容德力股份股价跌停,大成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列前十大股东央行发布最新数据!“择机降准”如何理解,专家解读→聚焦五大变化——8月经济数据前瞻雄安建设者拍雄安|项目建设忙 一天一个样牛市的“味道”!2. 45万亿元!A股成交额创历史新高,网文作者:财富自由,书不写了温氏股份:9月肉猪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22%浙商汇金聚瑞债券A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0.45%股市真正高手的心得50条,句句箴言,悟道就是赚到!关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你了解吗?这四家银行,获批解散,立即停止一切经营活动!2025年中国原油行业分类、相关政策及产业链分析港股10分钟突变!三大A股ETF拉升!中国资产集体狂飙,节后A股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