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董明珠砸2000万“杀”入汽车圈,格力汽车正式成立

董明珠砸2000万“杀”入汽车圈,格力汽车正式成立

董明珠砸2000万“杀”入汽车圈,格力汽车正式成立插图

嘉安丽智能卫浴

格力电器的董明珠砸下2000万,正式成立格力汽车,杀入汽车圈。这一消息让整个行业都沸腾了。董明珠这是要和小米的雷军再次开战?两大跨界巨头的较量,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这场汽车圈的新战役,悄然拉开序幕。

【事件经过】

2024年10月11日,一条重磅消息在汽车圈炸开了锅。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2000万元。这家公司可不是随便搞搞就完事的小打小闹,它的注册地点选在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这可是个高大上的地方。

格力汽车的业务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包括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智能机器人研发、软件开发等高科技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还要涉足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这意味着什么?格力是要从汽车的根本部件开始搞起,野心不可谓不大。

其实,格力进军汽车行业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2016年,格力就已经通过收购珠海银隆,悄悄地踏入了新能源行业的门槛。当时,董明珠可是下了血本,联合了王健林、刘强东等大佬,一口气投资了30亿元。不仅如此,后来又追加投资23.4亿元。这次成立格力汽车,显然是要把之前的投资发挥到极致。

格力收购银隆新能源后的发展并不如人意。银隆新能源的核心电池技术并非自主研发,而且在技术上还有些落后。更糟糕的是,公司的创始人魏银仓还因为一些问题跑路到了美国。这下可好,格力接手的是一个烫手山芋。

董明珠入主后,银隆的业绩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直线下滑。到了2022年,更是亏损了20个亿!这个数字一出来,恐怕连董明珠自己都得倒吸一口凉气。但是,作为一个不服输的女强人,董明珠并没有就此放弃。

反而,她更加坚定了要在汽车行业大展拳脚的决心。这次成立格力汽车,就是她的又一次重要布局。格力在制造业的底子相当厚实,再加上这些年在银隆新能源积累的经验,说不定真能在汽车行业来个弯道超车。

与此小米的雷军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在汽车领域大干一场。小米汽车的动作可一点也不慢,早在2021年3月,雷军就宣布小米造车计划。如今,小米汽车已经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研发阶段。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2013年的那场著名的”10亿赌约”。当时,董明珠和雷军在电视节目上针锋相对,董明珠放话说:”如果5年后,你们小米的营业额能超过格力,我给你10个亿。”雷军也不甘示弱,表示如果格力赢了,他也给10个亿。

虽然最后这个赌约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兑现,但这场口水战却让两人的”恩怨”成为了商界的一段佳话。如今,两人又在汽车领域狭路相逢,这无疑给这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看点。

不过,造车这条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但能真正站稳脚跟的企业并不多。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想在这个圈子里混出头,简直比登天还难。

就拿银隆新能源虽然有格力的支持,但这些年的发展也是跌跌撞撞。从2016年被格力收购,到2018年董明珠增持股份,再到2022年巨额亏损,银隆的命运可谓几经沉浮。

而小米汽车虽然起步较晚,但雷军的决心也是不容小觑的。从2021年3月宣布造车,到同年9月注册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再到2022年投资36.3亿元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雷军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可谓是大手笔。

现在,董明珠和雷军再次在汽车领域交锋,这无疑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格力有着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小米则有着强大的互联网基因和智能化优势。两家公司的背景和优势各不相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要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未来的重要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消费者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两大巨头的加入,必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格力的高质量制造理念,加上小米的智能化思维,或许能为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一些新的突破和改变。

但我们也要看到,汽车行业的门槛确实很高。从设计、研发、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格力和小米虽然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不俗的实力,但要在短时间内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格力汽车的成立,无疑给汽车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是,从家电巨头到汽车新秀,这条路究竟有多远,恐怕连董明珠自己都说不准。同样,小米从手机到汽车的转型之路,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无论如何,董明珠和雷军的这场新能源汽车之战,已经正式打响。两位商界大佬的较量,不仅仅是两家公司的竞争,更代表了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新兴力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交锋。这场战役的结果如何,不仅关系到格力和小米的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董明珠和雷军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格力汽车的2000万注册资本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必然还会有更多的投入。小米汽车则已经投入了数百亿元,显示出雷军在这个领域的决心。

两家公司的造车之路虽然起点不同,但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格力需要克服从家电到汽车的技术壁垒,而小米则需要解决从虚拟到实体的制造难题。谁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无论结果如何,董明珠和雷军的这场较量,都将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又一个精彩篇章。它不仅仅是两个企业家的个人恩怨,更是两种不同商业模式和理念的碰撞。这场较量的结果,或许会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指明一个新的方向。

这场董明珠和雷军的新能源汽车之战,可谓是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各路吃瓜群众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评论区里热闹非凡。

有网友说:”董明珠这波操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格力从空调到汽车,这跨度也太大了吧?不过话说回来,董大姐的魄力确实不是盖的,佩服佩服!”

还有人调侃道:”雷军:我准备造车。董明珠:等等我!这俩人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约定啊?怎么啥事儿都要掺和在一起?”

也有不少网友对格力造车持怀疑态度。有人说:”格力连银隆都搞不定,还想造车?别到时候把自己的老本都赔进去啊!”另一位网友则回应:”别小看格力,人家可是制造业的老大哥,说不定真能在汽车领域玩出新花样呢!”

对于小米造车,网友们的反应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雷军造车我倒是挺看好的,小米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说不定能带来一些新的突破。”也有人持相反意见:”手机和汽车可不是一回事,雷军别太自信了,小心栽个大跟头。”

有趣的是,不少网友还开始畅想格力汽车和小米汽车的特点。有人调侃道:”格力汽车肯定自带空调系统,夏天开车再也不怕热了!”还有人说:”小米汽车估计得是个四处连WiFi的移动智能设备吧?”

也有理性派的网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是格力还是小米,想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都不容易。核心技术、供应链管理、品牌塑造,哪一个都是大问题。希望他们能为行业带来一些真正的创新,而不是简单的跟风和炒作。”

有网友还展开了脑洞大开的想象:”要是格力和小米的车能互联互通就好了,想象一下,用小米手机控制格力汽车的空调,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还有人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不知道再过几年,我们会不会看到董明珠和雷军在车展上叫板?’我们格力汽车年销量破百万!”呵呵,我们小米汽车早就破两百万了!’想想就觉得有意思。”

面对这场跨界造车大战,有网友感叹道:”不得不说,中国的商业环境真是精彩纷呈。家电巨头、手机大佬都来造车了,传统车企压力山大啊!”

也有网友表示期待:”无论是格力还是小米,能有更多企业加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竞争越激烈,产品才会越优秀,价格才会越实惠。”

看着网友们的热评,不难发现大家对这场董明珠VS雷军的新能源汽车之战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无论是看好还是质疑,这场跨界较量无疑为中国的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话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格力和小米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他们能否成功转型,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真正的创新和突破,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加入,必将为这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两位商界大佬究竟能在汽车领域谱写出怎样的传奇。无论结果如何,这场较量都将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又一个精彩篇章,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董明珠砸2000万“杀”入汽车圈,格力汽车正式成立的相关内容东方甄选(01797)10月7日斥资1672.9万港元回购70.1万股被批评通敌行为!中企为印度造全球最大炼钢高炉,自己国内都没有明日10点开抢,河南第二期消费券新增“满20减5”投资快报AI快讯:因对思尔芯IPO保荐未尽责,中金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国投电力:9.62亿英镑投建英奇角风电 回报率可观经济观察丨投洽会举办在即 绵阳重点面向闽台地区招引一年多新增规上企业17家,中国(温州)智能谷是如何做到的?美国CFTC对史上最大比特币诈骗犯处以34亿美元罚款国美金融科技(00628.HK)10月14日收盘下跌4.62%,成交31.92万港元深居内陆的成都,为何连年稳居新一线城市榜首?金智科技(002090)2024年三季报简析:净利润增56.79%,盈利能力上升华设集团:累计回购股份704万股
关键词: